35kV变电站怎样实现无人值守?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好处
什么是无人值守变电站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通过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技术,实现变电站全天候无人现场值守的现代化运行模式。无人值守核心依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如SCADA)、智能巡检设备(机器人/AI视频分析)和可靠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集控中心远程管理。相比传统变电站,它能显著提升安全性(减少人为误操作)、降低运维成本(人力节省60%以上)并加快故障响应(分钟级隔离)。关键条件包括设备智能化(微机保护、在线监测)、双通道通信和网络安全防护。该模式特别适用于城市电网改造和偏远地区变电站,通过"少人化+集中监控"实现更高效、经济的电力运维,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与技术条件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部署微机保护装置、测控装置、远动通信管理机,实现数据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等)、设备控制(断路器分合闸)、事件记录(故障录波)等功能。关键设备需冗余配置(如通讯管理机主备冗余布置、主要二次设备AB双网通讯等),确保可靠性。
2.远程监控平台
建立SCADA系统,通过光纤/4G/5G将数据上传至集控中心,支持实时画面监视、报警推送(如短信、APP)、历史数据查询。
视频监控需覆盖主变、开关柜、母线、电缆沟等区域,支持红外热成像(监测设备温度)和智能分析(如弧光识别)。
3.智能巡检替代人工
配置巡检机器人或固定式摄像头+AI分析,自动识别仪表读数、设备外观异常(如油位低、漏油)。
环境监测传感器(SF6泄漏、水位、温湿度)联动风机/排水泵。
测温系统,监测各电缆连接点、开关柜、主变等设备的温度数据,联动预防过负载造成的火灾。
4.故障自诊断与隔离
馈线自动化(FA)功能实现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恢复供电(如“二遥”或“三遥”模式)。
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避雷器泄漏电流监测等预判设备隐患。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配套措施
1.通信网络
主用光纤+备用无线(如4G专网),通道加密(如IPSec VPN)防攻击。
关键数据需本地存储(如故障录波),避免通信中断丢失。
2.电源保障
UPS+直流屏双电源,确保监控设备在站用电失压后持续运行≥8小时。
重要站点可配置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
3.防误操作
逻辑闭锁(微机五防系统)与远程操作权限分级(如“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模式)。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机制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对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
1.机房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机房环境要求(防火,防水,温湿度等)及机房运维要求(定期巡检等)等内容。
2.运行管理制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相关的管理制度。
3.应急管理制度:包括应急方面的管理制度,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相关的应急预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事件现场处置方案,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演练的执行情况等。
4.人员管理相关制度:至少包括对运维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5.设备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至少包括设备的安全管理、密码产品安全管理、外部计算机接入管理、移动介质管理等。
6.系统变更管理制度:包含系统建设、升级、改造方面的管理制度。
7.备份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备份相关的管理要求,历史归档数据的异地存放要求等。
8.冗余管理制度:建立电力监控系统恢复机制,具备电力监控系统恢复流程、操作等相关资料。
9.账号权限相关制度:包括账号权限相关的流程管理,审批管理等。
10.资产清单:提供电力监控系统的主机、网络设备、安防设备列表详细的设备清单;内容至少包括设备的厂商、型号、版本、用途等。
11.备份文件:提供关键数据的备份文件,包括防火墙/IDS等设备的配置的备份文件。
12.系统建设相关文档:至少包括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建设方案、系统实施方案、系统验收文档、系统升级改造记录等。
13.保密协议:提供主要的外部人员的保密协议,如厂家技术人员。
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好处
无人值守变电站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替代传统人工运维,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安全性、经济性、效率提升 和 管理优化四个方面。
一、显著提升安全性
1.减少人为风险
避免运维人员误操作(如带负荷拉闸)或触电风险,尤其适用于高危环境(如雷雨、极寒天气)。
通过“五防系统”和自动化逻辑闭锁,强制杜绝违规操作。
2.实时主动防护
智能监控(如红外测温、局放检测)可24小时捕捉设备隐患(如电缆过热、绝缘老化),比人工巡检更早发现故障。
火灾、水浸等异常自动联动灭火/排水系统,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二、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1.直接成本节约
减少值班人员(传统35kV站需4-6人轮班,无人化后仅需1-2人远程管理多站),人力成本下降60%以上。
优化巡检频次(如机器人巡检系统替代每日人工巡检),节省交通、工时费用。
2.隐性成本优化
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延长主变、开关柜寿命,降低大修费用。
精准的负荷数据分析可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如削峰填谷),降低网损。
三、运行效率质的飞跃
1.响应速度提升
故障定位隔离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如FA馈线自动化),非故障区恢复供电时间减少80%。
集控中心可同时监控数十座变电站,资源调度更高效。
2.数据驱动决策
历史运行数据(如负荷曲线、设备健康状态)支持AI预测性维护,避免“过度检修”或“检修不足”。
四、管理标准化与可扩展性
1.运维模式升级
标准化远程操作流程,减少人为经验依赖,尤其适合偏远地区技术力量薄弱场景。
便于接入新型电力系统(如新能源并网、储能协调控制)。
2.快速规模化复制
同一集控中心可接管新增变电站,边际管理成本趋近于零。
国内案例:浙江某地市供电公司实现120座35kV站无人化后,年运维成本减少约2000万元。
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的注意事项
无人值守并非“零维护”,需平衡初期投资(自动化设备改造成本约50-100万元/站)与长期收益,同时确保网络安全(如防黑客攻击)和应急预案完备。实际应用中,通常优先在负荷稳定、设备较新的变电站推广。
上一篇:电源无扰动快切装置的合环保护功能和独立合环保护装置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